4月27日,“健康中国家,疫苗护万家”全国预防接种宣传日广州站主题科普活动在广东祈福医院举行。广州、深圳、佛山等多地疾控专家、临床专家及社区代表齐聚一堂,围绕中老年人疫苗接种、社区健康防线建设及医防融合创新实践展开深入探讨,为提升大湾区预防接种服务质量建言献策。
今年,广东省启动“预防接种服务年”,计划通过“30分钟接种圈”、周末接种、移动接种车、疫苗处方试点等十项便民举措,优化接种服务。作为活动承办方,祈福社区卫生服务站副站长王茵梦现场分享了社区“疫苗处方”试点成果,为构建家门口的“健康守门人”提供新思路。
老年群体接种率待提升:三地专家共谋破局
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3.1亿,但老年群体疫苗接种率仍低于国际水平。广州市疾控中心预防接种管理指导部王雯建议,应推动建立老年人免疫长期规划,逐步扩大免费疫苗种类,增设老年绿色通道及移动接种点。广东省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曾平指出,慢性病患者感染带状疱疹等疾病后易引发严重并发症,呼吁慢病人群积极接种疫苗,降低风险。
社区创新实践:“疫苗处方”提效率
祈福社区卫生服务站副站长王茵梦在主题发言中详细介绍了社区在疫苗接种服务中的创新探索。“我们正试点‘全科医生开具疫苗处方’机制,将疫苗接种与慢病管理深度融合。”她表示,社区全科医生在为中老年慢病患者进行常规体检时,会同步评估其健康状况,针对性推荐流感、肺炎球菌疫苗及带状疱疹疫苗等,并开具“疫苗处方”,居民凭处方可快速完成接种预约或现场接种,大幅提升服务效率。
针对中老年群体接种顾虑多、行动不便等问题,王茵梦强调家庭医生的纽带作用:“社区家庭医生不仅是健康管家,更是疫苗接种的‘第一推动者’。”她介绍,社区家庭医生通过定期随访,为慢性病患者提供个性化接种建议,并全程跟踪接种后反应。通过专业沟通和全程服务,社区内中老年人群的接种意愿显著提升。
(祈福社区卫生服务站副站长王茵梦致辞)
慢病叠加感染风险:预防比治疗更迫切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疼痛科主任万丽强调,老年带状疱疹患者神经痛发生率更高,且易引发心理问题,接种疫苗是有效预防手段。专家一致认为,预防接种不仅是个人健康防线,更是减轻家庭与社会负担的关键。
多方联动:共筑“社区-家庭”健康圈
活动圆桌讨论环节,专家围绕提升免疫规划质量、强化中老年健康意识、联动疾控-临床-社区等议题展开热议。与会者呼吁,需通过政府统筹、多方协作破解“最后一公里”难题,让疫苗真正成为守护全民健康的坚实屏障。
此次活动的举办,进一步响应国家“预防先行”战略,为大湾区探索“人人接种疫苗”路径提供了新思路,也为健康中国建设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