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14天离开隔离病区时,一名家属写道:白衣天使们给予了亲人无法给予的关怀和帮助,我们在最艰难的时光里体会到了人间的美与爱。
临危受命
“我抗击过非典,我责无旁贷”
2003年非典爆发时,黄笑娟在发热门诊一线与病毒搏斗过一次。2020年新冠病毒来势汹汹,祈福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医师黄笑娟再度站到了抗疫一线。这一次,是隔离病区。“作为专科医生,我责无旁贷,而且我有对抗非典的经验。”
发热门诊是筛查“危险”的第一道防线,有流行病学史的发热患者在此接受院内咽拭子核酸检查,呈阳性反应者即被列为疑似病例;面对病毒,宁紧勿松,即使检查结果为阴性,但专家会诊认为需要谨慎对待的患者,也会被送到隔离病区。疑似病例在隔离病区进行单间收治,等待广州市疾控中心最终的核酸检查结果。
根据官方诊疗方案指引,若市疾控中心对疑似病例的核酸检查呈阳性,患者则被转往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定点隔离治疗。若呈阴性,则需要间隔一天再取样送检,2次核酸检查均过关的患者才能离开隔离病区,根据流行病学的不同情况,被送往指定的医学观察点或居家隔离。
实际上,对于有些肺部CT十分可疑的对象,即使核酸检查连连呈现阴性,黄笑娟也会联同医院专家团队反复研究,坚持进行第3次、第4次核酸检查,不轻易放过任何一个“定时炸弹”。后来的疫情态势证明,祈福医院谨慎应对病毒的选择是对的。
并肩奋战
笨重“大白”险晕倒,“医护也是人”
随着病人增多,为保证取样规范,患者的咽拭子标本采集大部分都由黄笑娟亲自带领大家操作。由于医疗物资严重紧缺,防护服大家都能多穿一会是一会。医护人员穿上不透气的防护服,就像被夏天暴雨前闷热的空气紧紧包覆,就算什么事都不做,走几步路就全身流汗,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

医护人员全副武装,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在工作

医护人员身上的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
抽调到隔离病区医护团队中的人员都很年轻,这是程磊强穿上白袍的第二年。一天晚上12点,白天刚收进来的高度疑似病人突然头晕,感觉左侧肢体乏力,程磊强担心这位脑梗塞患者再次脑出血,立即打电话给黄笑娟,黄笑娟指示他“做好防护给病人查体吧”,并立即请神经内科医生电话会诊。
程医生没有犹豫,立即进去检查病人,发现病人精神状态尚可,肌力与刚入病区时差别不大,判断并非再次脑出血,没有大碍。但他还是记挂着,当天好几次进病房查看病人,确保情况稳定才才放下心来。“我们的医生虽然年轻,但都很有爱、有担当。”黄笑娟说道。
“面对病毒,说不担心是不可能的,能站在那儿的都不简单,需要很大的勇气。”这群年轻人就和当年坚守一线抗击非典的黄笑娟一样勇敢,踊跃报名来到隔离病区,对医疗工作认真负责、任劳任怨,让黄笑娟感到充满力量。

都敏俊、包老爷、太上皇笑呵呵
同时具备呼吸道传染病、相关急危重症和老年病的复合经验,龚彩霞主要负责隔离病区中的老人或特殊患者。他们大多基础疾病复杂,如患有高血压、脑梗塞后遗症、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冠心病等,抵抗力极弱,年纪最大的92岁,还有几名患者卧床不起。

龚彩霞带领团队查房

护士在为患者活动双腿、擦浴身体
今年88岁的“包老爷”没有陪护人员,膝髋关节不好卧床很长时间了,内心十分孤独。护士便每天帮他活动下肢预防深静脉血栓,擦浴后还细心为他涂润肤露滋润皮肤,并拍视频发给家人以慰藉思念之苦。
2月21日下午,包老爷在三位护士的帮助下,第一次下床进行活动。外孙女看到下床照片里外公笑得很开心,感激地说:“感谢龚主任和您的团队,虽然我们不能去看外公,可是有您们的悉心照顾,我们超放心的。”

能下床活动让老人很开心
共克时艰
“如果武汉需要我,我也会去”
黄笑娟是两个孩子的妈妈,春节前爷爷奶奶带孩子回老家了,她原本计划提前调休,除夕与老公一起回老家过个团圆年,没想到临了却奔往了前线。
“除了老公,我没敢跟父母亲友说我要去隔离病房工作,怕他们担心。”老公虽然担心她的安全,但还是非常支持她的工作,和女儿一起留在祈福新村陪她。黄笑娟的老公说:“即使你在隔离病区,我们不能在一起,可也感觉距离近些,心里踏实。”黄笑娟的老公在新闻上看到医务人员感染的消息就会发给她,提醒她要注意防护。
“我知道他很担心我,但作为医生,这是我应该要面对的。”黄笑娟坚定地说道,“如果武汉需要我,我也会去!这么多专家和同道都在前线,我们有勇气、有担当面对疫情!”
隔离病毒不隔离爱,在这特殊的环境里,医护人员给予了病人比平时更大的耐心和鼓励。对于每一位从隔离病房走出去的病人,医护团队都会继续进行电话随访,了解身体恢复情况,也密切留意患者家人的近况,用最谨慎的态度面对一切可能的危机。
离开病区前,26床患者的妻子罗女士写下一封感谢信:因为他们都穿着笨重严密的防护服,我无法知道他们是谁,但我心里明白,他们都是最勇敢、最有爱心无私的白衣天使。防护镜遮不住他们美丽善良的眼神,他是心灵的一扇窗,透着一束柔和的光,很温暖、很温暖……。

罗女士写的感谢信
在隔离的半个月中,龚彩霞主任细致的查房和耐心疏导、张兴桂护士长的日夜坚守和所有医护人员的有求必应、细心照顾,解除了她爱人的恐慌,抚慰了他生病后脆弱的心,所有的一切都让他们感动不已,“经常流下感激的热泪”。

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和安慰让患者非常感动

26床患者与查房的医护人员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