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片来源于网络
78岁的李伯伯去年确诊肺癌,手术治疗后,背部留下了一个6cm深的“窟窿”无法愈合。伤口深,又不断渗液,这种折磨和疾病的癌痛,使他变得神志不清、日渐消瘦,多次收到病危通知,家属差点就要放弃了。
在转入祈福医院颐养病区后,得益于科室主任吴小兰精心设计的舒缓止痛治疗方案,李伯伯的病情明显好转起来,不仅背部的“窟窿”开始愈合,癌痛也控制良好。这为伯伯和其家属带来了希望。吴小兰主任解释,“缓和医疗是聚焦于减轻症状的严重程度,疼痛控制了,病情自然可以改善”。
疼痛得到舒缓,病情逐渐稳定,李伯伯胃口和精神都一天比一天好,不仅恢复清醒,还能自己喝进半碗白粥。他一直嘱咐家人:“我们一定要相信医生,配合治疗!”今年春节,李伯伯病情稳定,获“特批”出院,回家跟家人享受了一个宝贵的团聚假期。
缓和医疗,可改善患者病情提高预后
出院期间,吴小兰主任依然与家属保持微信沟通,时刻跟踪李伯伯的病情。今年5月,李伯伯病情有变,在检查中发现了新的转移灶,再次确诊为鼻咽癌,吴主任第一时间给他安排入院,采用化疗+局部放疗等措施,积极对症治疗,减轻症状,从而舒缓病情。经过30天的治疗疗程,李伯伯病情再次缓解下来。
“缓解疼痛、化解恐惧,病人的生活质量不能被忽略。”颐养病区李景秋护长说。为此,她带领团队,帮助李伯伯进行多方位的调理康复,为他日后的生活打好生活基础,过得更舒适,活得更有尊严。
李伯伯有便秘问题,李护长带着护士,帮他调整排便时间,教他使用移动坐便器,出院时还把移动便器借给伯伯带回家;伯伯不敢下床走动,护长就安排专人给他做行走训练,从刚开始的在床边站起、坐下,到在床边走动。最后,李伯伯已经可以借助助行器自己行走50米。

图片来源于网络
缓和医疗缓解的不止病情,还有心态
缓和医疗的核心内容是帮助病人解除身体上的痛苦。除此之外,病人的心理感受也不能忽视。所以在李伯伯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颐养病区医护人员不仅提供了疼痛舒缓、康复训练等综合性支持,还有心理关怀。
护士每天关注他的情绪变化,陪他谈天说地,用笑容感染他,用言语疏导他。今年8月是李伯伯71岁大寿,因疫情家属无法进入病区庆祝,伯伯难免孤独落寞。李护长得知后,自己掏钱为伯伯订了生日蛋糕,下班后拉着值班医护给他庆生,吃蛋糕、唱生日歌、互赠祝福......医患同乐,给李伯伯创造了一个欢乐难忘的生日回忆。
看到父亲2次化险为夷,转危为安,李伯伯女儿十分感激,特意写了一封感谢信赠与科室。
回想起刚转入颐养病区,全体医护帮助伯伯与疾病对抗时,她说:“因为你们的陪伴,我和家人在与重疾的抗战中不孤单。”
提及护长给伯伯暖心庆生时,她说:“感恩遇到有爱的你们!”
如今伯伯能再次出院,享受天伦之类时,她表示:“感谢你们让我们学会从容面对,珍惜当下。”
......

(结婚50周年,李叔叔和妻子合照)
专家介绍:吴小兰
副主任医师、肿瘤五区/颐养病区主任
广州市医师协会老年病科医师分会常务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全科医师分会委员,广东省医学教育协会全科医学与基层医疗卫生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毕业于中山医科大学,从事内科工作20余年,擅长内科急危重症综合治疗,癌性疼痛处理,癌症合并心血管疾病、肺部感染的处理,癌症晚期患者的综合管理。
我院肿瘤中心不定期举行免费患教课及相应活动,
需要参加的人士可添加肿瘤中心管理员微信报名。
祈福小福福(qifuxiaofuf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