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首语: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我们即将迎来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华诞,同时广东祈福医院也将迎来建院20周年。如何从党的光辉历程中汲取砥砺前行的力量、坚定风雨同舟的意志,更好地为人民健康、医院发展作出贡献,广东祈福医院的优秀党员以实际行动给出了答案。
本周起,我们将陆续采访工作在广东祈福医院各岗位上的优秀党员,了解他们坚守初心使命的故事,让人们从中汲取奋进的力量。
陈小容
副主任医师,现为广东祈福医院呼吸内科主任,曾任广州军区总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毕业于第一军医大学,在部队医院工作近 40 年,党龄30年。为广东省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委员,以及广东省医学会睡眠医学分会常委。
对健康人而言,
每一次呼吸涌动都是生命的美好。
对呼吸困难的患者来说,
每一次呼吸都是痛苦和绝望……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作为广东祈福医院呼吸内科主任,陈小容对病人的痛苦深有感触。她与团队秉承“与患者同呼吸、共命运”的理念,急病人之所急,敢于“啃硬骨头”,收治其他医院不敢收治的病人,不断提高对复杂疑难疾病的诊治水平,想方设法为病人解除痛苦,挽救了众多生命。
来“度余生”的病人竟康复出院
遇到困难,陈小容一贯的选择是迎难而上、迎接挑战。她凭借全面、严谨、细致、执着不轻言放弃的作风,捡“烂摊子”、啃“硬骨头”,能人所不能,做人所不愿做的工作,在行业内建立良好的口碑,在病人中树立可靠的信心。
74岁的郭先生10年前查出慢阻肺,去年因顽固性气胸频繁咳嗽、气促,挂着引流管和水封瓶3个月,辗转3家大医院治疗,效果均不佳。郭先生痛苦不堪,家属也倍感绝望。无奈之下转至广东祈福医院打算在这环境好、服务好的地方“舒适些度过余生”。陈小容带领团队认真分析病情,仔细斟酌CT图像,发现问题可能出在引流管上。果然,换管后,病人症状明显好转。后经对症处理,郭先生逐渐康复,33天后出院。“历经4个月的‘折腾’,终于可以回家了。”郭先生出院前为呼吸内科团队送上锦旗,并感慨地说:“本来是奔着你们的环境和服务来住院过余生的,没想到你们的医术这么精湛,创造了生命奇迹。”
点击图片查看相关链接
而这样的生命奇迹在呼吸内科还有很多。80岁的王先生因重度肺炎、甲状腺良性肿瘤并气管狭窄行气管切开术,外院两次尝试拔管均未能成功。王先生的子女都在三甲医院工作,儿子还是某院的副院长。考虑到广东祈福医院环境舒适、服务周到,子女决定将无法脱管的老人送来“安度余生”。然而,陈小容团队成功封堵并拔出了气管切开管,老人家奇迹般康复出院。
棘手的“发热待查”:加法不管用就尝试减法
发热是呼吸科的常见症状,但它却变幻莫测。有时可无药自愈,有时却会危及生命。陈小容指出,“发热待查”非常考验呼吸科医生的基本功,要求医生既要熟练掌握本专科专业知识,又要广泛涉猎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还要在日常工作中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只有这样,才能锻炼出敏锐的“火眼金睛”,发现真相。
2020年4月,95岁的黎婆婆因发热在外院孙女婿的科住院20 余天,用了多种抗生素,甚至昂贵的抗真菌药,花费巨大,却仍持续发热39℃。后来,家人慕名将其转到广东祈福医院呼吸内科。陈小容带领团队认真询问病史、查体、梳理各项化验结果,全面分析病人的所有检查和治疗。“既然层层加码不管用,我们就尝试做减法。”陈小容大胆停用抗生素,2天后患者体温下降,1周后趋于正常。原来,黎婆婆后期的发热是“药物热”。
因此,对于棘手的“发热待查”,陈小容认为,不能急于沿循原方案或升级抗感染药物,而要静下心来,认真思考。确定是感染性发热?还是细菌耐药?是有并发症呢?还是肿瘤性发热?或者是非感染非肿瘤性发热?这样才不容易在诊治方面走错路、走弯路。对于科室内反复讨论仍不能探明病因的患者,陈小容主任强调,一定要及时、积极地进行多学科会诊(MDT),集思广益共同为患者制定最合适的诊疗方案,以免延误病情。
Stay Hungry, Stay Foolish,才能更好地治病救人
从咳嗽到咯血,从气喘到呼吸困难,从迁延不愈到急危重症,从发热待查到肺结核、新冠肺炎等传染性疾病的诊断,呼吸内科医生要面对的疾病复杂且危险,对医生的能力要求非常高。
“Stay Hungry, Stay Foolish.”陈小容指出,“以‘求知若饥,虚心若愚’的心态,不断让自己变得更好一些,从而有能力帮助更多的病人,这是医生应该追求的一种境界。”陈小容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广东祈福医院是一家中西医结合的医院,而陈小容是学西医的。“我现在一边工作,一边学习中医,中医的整体观让我看待问题更全面,能更好地治病救人。”陈小容说,对于学习的挑战她一直乐在其中,并鼓励科室人员也要不断学习成长。
自2019年加入祈福医院呼吸内科以来,陈小容带领科室把好危急重症抢救关,不断改进气道管理、感染控制、呼吸支持、呼吸康复等技术,提高急性呼吸衰竭、呼吸心跳停止患者的救治及呼吸机辅助通气应用及管理水平,在复杂疑难杂症的救治上得到了长足进步。
“明知是“硬骨头”,但我们不会拒绝”
55岁的曾先生是位食管癌术后患者,因高热、呼吸困难在多家医院治疗无效,后转入广东祈福医院呼吸内科。为找到病因,呼吸内科团队为他进行了气管镜检查,发现在左主支气管有一新生肿物,堵塞了气管,引起气管狭窄,导致呼吸困难和阻塞性肺炎。陈小容团队应用先进的呼吸内镜下微创技术,行气管镜下左主支气管电圈套和针形电刀切除肿物,氩气刀处理创面,植入金属覆膜气管支架,在切除肿物后的第二日,患者体温降至正常,呼吸困难明显减轻。
“既要仰望星空,又要脚踏实地。”这是陈小容对自身和科室的要求。目前,祈福呼吸内科已形成中医与西医结合、预防与治疗结合、外治与内治相结合的防病治病诊疗体系,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患者和业内同行的认可,并于 2019 年被广州市卫生健康委确定为“广州市中医特色专科培育项目”。
“现在很多医院会把久治不愈的病人转给我们,明知这是块‘硬骨头’,但我们不会拒绝,因为治病救人是医生的天职,是责任,不能推诿。”陈小容说,每当救治成功,一种成长充实的喜悦就会油然而生,这让她觉得自己的人生是有意义的,对社会是有价值的。为此,她乐此不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