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链接:https://zhangshangfanyu.gz-cmc.com/pages/2020/07/11/9306ac06bb1941c68a08c32ce4b4a178.html
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
急性心梗等死亡率极高的急危重症能否及时诊治,是胸痛中心实力的关键考题。
近日,在2019年胸痛中心联盟对1000家国家认证胸痛中心的质控综合考评中,祈福医院胸痛中心拔得头筹,得分位列全国第一。为什么?因为快!因为抢救成功率高!2019年平均D-to-B时间46.5分钟,接近国家标准90分钟的一半! 2019年抢救近2000名急诊患者。

抢时间 从17分钟到15分钟的跨越
2018年12月6日早上7点39分,52岁的广州南站派出所工作人员谢先生因突发胸闷痛拨通120电话;8点21分,祈福医院救护车到达现场,急诊医生心电图检查立即诊断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并将心电图上传至胸痛微信群内,使用胸痛中心专用电话启动急诊介入流程。
心血管内科主任、胸痛中心医疗总监洪长江带领介入小组直奔导管室进行术前准备;8点45分,患者到达医院后被直接送进心导管室。介入小组立即为病人进行急诊介入手术,造影显示右冠状动脉闭塞,立即进行血栓抽吸。9点02分,闭塞血管成功开通,救治成功,术后患者情况非常稳定,没有出现任何并发症。此次从患者送进急诊大门到介入手术开通闭塞血管,仅用了17分钟,刷新了院内纪录,为患者抢得了“心肌复活”的最佳先机。
2018年12月,祈福医院曾创造最短D-to-B时间16分钟记录,2019年初又创造了15分钟的记录。
黄金4分钟 护士雨天跪地抢救猝倒阿姨
2019年8月25日17:47左右,台风欲来,电闪雷鸣,祈福医院御膳房对面的公交站旁一名阿姨意识丧失、猝然倒地。正在休假的胸痛中心主要成员、急诊科护士林华妹恰好在旁等车,立马上前查看患者生命体征,发现患者无脉搏、无呼吸,立即拨打120呼叫救护车,随即跪在大雨中为患者实施心肺复苏。
由于救护车外出未回,胸痛中心成员马俊健医师和汤湘云护士带着急救包冒雨赶赴现场参与抢救。17:58,救护车赶到,接通心电图获知患者有室颤,立即给予电除颤,送至急诊抢救室实施抢救。18:05,患者恢复正常心律,18:45左右恢复意识,心电图检查初步诊断患者为“急性冠脉综合征”。19:05,患者被送进祈福医院胸痛中心,心血管内科副主任林朴卿在20分钟内完成急诊冠脉介入手术,患者转危为安。
林华妹“教科书式”的抢救争取了心梗救治的“黄金4分钟”,加上急诊团队快速的抢救和辨别症状,以及胸痛中心团队精湛的开通血管技术,最终患者被成功救活,并因救治得当、及时没有留下任何并发症!
3月19日中午12点左右,一名51岁男子转入祈福医院急诊,已并发休克及恶性心律失常!急诊科医护一边抢救一边严格进行新冠肺炎排查。经评估,患者为急性ST抬高心肌梗死,心血管专家共识倡议疫情期间优先考虑溶栓治疗,但患者生命体征不稳定,性命危殆,急诊科卢勇主任和心内科杨秦南副主任决定:必须马上做急诊介入手术!
急性心梗不可被疫情耽误,胸痛中心依旧坚守一线,争分夺秒开通生命“补给线”。杨秦南等进入手术室的医护人员先穿上防护服和一套近30斤的手术铅衣阻隔辐射,再迅速戴好防护眼罩、防护面屏、隔离衣等,于三级防护下为患者进行冠脉介入手术。套上双层手套后,杨秦南感到操作导丝的“手感”变差了;防护眼罩也起了一层水雾,视野变得模糊。“介入手术必须步步精准,经验和手感十分重要,‘笨重’的防护装备难上加难。”
尽管如此,介入团队争分夺秒,从到达心导管室后仅用19分钟就开通了闭塞的右冠状动脉并植入支架,凭着过硬的基本功及丰富的经验,成功抢救患者生命。患者术后收入隔离病房,核酸筛查呈阴性、CT无肺炎症状,恢复情况良好。
“这只是一个开始,”洪长江表示,“胸痛中心建设是一个动态的考评过程,胸痛中心总部办公室、各地区胸痛中心质控中心,定期对通过认证的所有胸痛中心进行质控检查,每年进行总评,不合格则面临摘牌结果。所以说胸痛中心的建设,永远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