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关注过老人家的身体需要补充什么吗?
今天,祈福医院治未病科李跃华主任讲的话题是补钙,预防骨质疏松的问题。
实际情况:骨质疏松、动脉硬化、脑供血不足,骨折两次,心肌缺血。
李主任介绍:小米淮山都是健脾胃的,但是针对骨质疏松问题,这位阿姨饮食上没吃对,因为没补充蛋白质。
刘阿姨自述:早上吃粥,馒头之类的,中午吃得随便些,晚上比较丰盛,有鱼有肉,也吃些保健品,今年起手发麻,膝盖发软,头晕,睡不好,颈椎不好,矮了3公分。
实际情况:骨质疏松李主任介绍:这种饮食习惯,是比较多老年人的饮食常态。老年人胃肠功能减退,害怕高血脂,动脉硬化,因此饮食上基本以素食为主的所谓健康饮食!以为这样是健康饮食,没有做到饮食均衡。蛋白质类的肉蛋奶鱼虾摄入过少,因此患上了骨质疏松症。随着年龄增长,我们的骨骼中的矿物质开始不断地丢失,骨骨骼的密度也会不断的下降,骨质疏松会悄悄的到来,在不知不觉中身高变矮,出现了腰椎的压缩,并伴随腰酸背痛腿抽筋,双膝关节疼痛等等症状。
以上两位阿姨的身体情况是在10月22日义诊现场了解的,他们自述的共同点是身体小毛病较多,自我感觉问题不大,都在吃保健品。
李主任指出,除了上述两位阿姨的情况,义诊中很多老年人都自述身高有变矮,颈椎不好、全身骨痛、做点家务就腰背疼痛直不起腰的症状,其实这已经是发生骨质疏松了。
女性从35岁开始,骨骼不注意保护,因为女性每生育一个孩子都会出现骨钙丢失,当骨钙丢失到一定程度就出现骨质疏松症,一旦形成了骨质疏松是不可逆的,所以对于骨质疏松防病大于治病。不要等到发展成为骨质疏松,甚至身高变矮骨折再来治疗。
还是从日常生活中做起
1、饮食预防。市民平时可多吃含钙高的食物,补充足够的蛋白质,因为蛋白质是组成骨基质的原料,可增加钙的吸收和储存,对防止和延缓骨质疏松有利。适量吃坚果及补充维生素D、维生素A,都对骨骼密度有益。
2、多进行户外活动。因为运动可以增强机体的肌肉力量,肌肉可以保护骨骼,不但能加强骨骼密度,还可以防止骨折的发生。经常晒太阳可促进皮肤维生素D的合成和钙磷吸收。平均每天至少20分钟日照才能满足人体需要。
3、定期带父母做身体检查,在医生指导下合理补充钙及蛋白质。补钙不可多也不能少,把握度是关键。
高钙和高蛋白质饮食是骨质疏松最佳饮食。李主任建议三餐的饮食原则如下:
早餐
应该有牛奶、鸡蛋等含钙丰富的食物。另外老年人早餐喝热粥较为有益。热粥有暖胃温脾的功效,如能有目的地选择一些养血补气的食材如莲子、红枣、枸杞、山药、百合等与粳米、糯米、小米等搭配熬制出各种养生粥,则养生效果更佳。
应该有肉蛋、排骨等营养丰富。老年人的午餐要多样化,是因为一种菜并不能满足人体每天所需的营养素,这些营养素广泛存在于各种食物当中。老年人要想吸收全面的营养,保持身体健康,那么午饭就应该多样化。蔬菜、肉类、蛋类、谷物这些都应该吃点,餐桌上食材的种类最好不要少于五种。
晚餐应该数量少一点,质量宜好,应选用优质蛋白质,如鱼类、禽类、乳类、大豆制品等。适合多增加蔬菜,每日不少于250克,且菜要淡一点,品种适合多一点,以保证营养均衡、荤素兼顾、粗细搭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