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恩对捐赠者郭老先生的感恩留言

老万对捐赠者郭老先生的感恩留言
这感人的画面发生在2021年9月3日,也就是郭老先生走后的第三天,他捐献给广东省眼库的眼角膜,由眼库评估匹配,成功移植到老恩和老万身上,让两人重获光明,两家团圆;而他捐献的遗体,也将在南方医科大学里展开“大体老师”的大爱教程,为社会健康事业和祖国医学发展贡献力量。
为表彰郭老先生的大爱精神,广东省眼库和广东省红十字角膜捐献中心颁发了荣誉证书、纪念牌及家属感谢状。郭老先生的名字也永远镌刻在广州万安园的纪念石碑上,受人缅怀!

广东省眼库和广东省红十字角膜捐献中心为郭老先生颁发的荣誉证书

广东省眼库和广东省红十字角膜捐献中心为郭老先生颁发的纪念牌
“为社会做点事
能帮一个是一个”
郭老先生为香港籍,靠经营小生意为生,平常与人为善,亲和力强。20世纪七八十年代便进修英语、商务、管理等课程,知识、技能水平高。十多年前,他与妻子林阿姨一起来到祈福新邨定居至今。今年8月因消化道出血、胰腺恶性肿瘤在广东祈福医院脾胃病科(消化内科)住院,8月底病逝。
他曾对妻子林阿姨说:“人死了什么都不存在了,不如捐出来为社会做点事,能帮一个是一个!”在他眼里,自己能延续别人光明和为医学助力的举动居然如此云淡风轻,他心胸的博爱和宽广可见非同一般!
“他非常坚定,一定要捐,身体都那样了还不停给我做思想工作。明白了他的决心,我也就尊重他的决定。”林阿姨悲痛地谈道。
一个在生命垂危之际依然克制病情保持清醒的老人,在弥留之际仍能科学、客观地看待生死,这需要多强大的内心和毅力。也许在他心中始终有这样的信念:人这辈子要做些有意义的事情,哪怕到最后一步,也要发挥自己最大的能效!
“我们做什么都在一起
差11天就是结婚40周年纪念日”
“他性格随和,容忍度高。在一起40年了,几乎没吵过架……”林阿姨谈道。夫妻俩没有小孩,相互依赖,彼此照顾,生活得和乐美满。有一天林阿姨感到寂寞,想养只小狗。可是他怕妻子照顾辛苦,又怕狗难伺候,有点犹豫,但最终还是同意了。“我们都很喜欢旅游,一年起码有3、4次外出,领略不同地方的风土民情,眼界不断开阔和提升。而草地掷球是我们最喜欢的运动”,林阿姨回忆起夫妻间的过往:“我们一起学粤曲、唱歌、学习……做什么都在一起。9月中旬就是结婚40周年纪念日了,还差11天他都挨不过……”越到最后,阿姨的声音几乎听不到,随之而来的是一阵哽咽。这些平淡的日常却暗涌着日久的情深!透过林阿姨点滴分享,他们相敬如宾、相濡以沫的深情令人感动,同时郭老先生随和、谦卑、高知的特性也仿佛在眼前。

郭老先生和林阿姨和乐美满的日常
“我从没想过一个弥留之际的老人,居然还在尽最大努力来配合我们,为的就是给我们省麻烦!”主管护士李修萍哽咽得说不出话。静脉补液时,郭老先生的血管全部硬化很难打针,护士迫于无奈选择了疼痛感比较强烈的颈外注射。他强忍着并积极配合,还“好好好”地应和着让护士放心。为他翻身做检查时,他的血氧84,血压低至50-70之间,已经处于浅昏迷状态。按正常人的心理极限,此时应该是做不出任何配合的,可他还是做到了!“他的意志很坚强,即使病情恶化、加剧的时候也没影响到情绪。每次我们做完治疗,他都会很礼貌地说声‘谢谢’”,李修萍说:“他这种相互尊重、配合以及相处的融洽性,可能就是我们整个医疗系统一直探索和追求的和谐医患关系的最高层次吧!”
“我做护士十多年了,很少看到像老爷子这么高素养的病人。跟他相处就像朋友,非常轻松。他善解人意,沟通起来非常舒畅。”一谈到郭老先生,护士长夏轻不停地称赞,敬重和感动溢于言表。
广东祈福医院脾胃病科(消化内科)主任宋鸿同样高度肯定了郭老先生的大爱精神:“老先生是我们科室捐赠眼角膜和遗体第一人。这是一种大爱无私的精神,也是一种正确的生死观。”宋主任指出,从整个医学体系的发展、进步来说,需要遗体捐献的支持,这样才能让医生最真切了解人体结构和各器官性能,从而推动医学进步,攻克更多的难题,造福人类!他的大爱还成就了两个人的光明世界,延续了两个家庭的团圆幸福。虽然郭老先生已离去,但他的崇高精神却永远感动世人!
生前与人为善 身后遗爱人间
因为他
失明患者再次看到绚丽风景
因为他
生命的奥秘得以破译
助力医学持续远航
礼赞生命 铭记恩情
大爱捐献 您是世间最美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