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在体检时做了像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EB病毒早期抗原免疫球蛋白(AVCA/IGA)、糖链抗原125(CA125)等常见肿瘤标志物检查,发现有的检测值超出正常范围,这一结果顿时让人灵魂出窍,惊吓不小,难道真的得癌了?
别急,当你明白何为肿瘤标志物?就可以理性的知道它究竟是什么?是不是超标就一定是癌。据广东祈福医院肿瘤专家解释,肿瘤标志物是体内发生肿瘤和肿瘤细胞增殖期间,分泌出来的一种物质,它可以在实验室内通过生物、免疫及生化等方法定性或定量地检测出来。
悬着的心还是没有放下来,是吗?广东祈福医院肿瘤专家补充说,肿瘤标志物即使升高,也并非一定是癌症。所以市民不必过于担心和惊慌。因为像甲胎蛋白(AFP)除原发性肝癌外,怀孕、活动性肝炎和生殖系统肿瘤等都可能出现升高的情况;因检测仪器或试剂的不同,有时也会有假阳性现象的出现,具体情况要结合临床来确定。
癌症患者肿瘤标志物也有可能显示正常
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每位癌症病人的肿瘤标志物都会增高。有些确诊的晚期卵巢癌病人CA125一直正常,而且也能够检测到恶性肿瘤标志物。当然能够并经过多种检查确认,可以提前发现,及早将病灶消灭,并获得良好疗效。
目前有两类肿瘤标志物的敏感度是比较高的,原发性肝癌中70%~90%有AFP升高,前列腺癌PSA总体阳性率约为70%,这些数值,都有助于肿瘤的早期发现,只是目前还没有百分之百的敏感的肿瘤标志物。
另外,对于单项标志物轻度升高者,也不要过于恐慌。广东祈福医院肿瘤专家建议,定期复查监测指标的数值变化情况,很有必要!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尽量复查全部的常用标志物,一旦检查出有恶性肿瘤存在,就可能会有几种标志物异常。但是,复查后数值一直维持在参考值上限的临界水平,则意义不大。
当然,还有几类情况要特别引起重视:一是单次检测值升高特别明显,数倍超于正常值的上限。二是反复检查,数值动态不稳定,持续升高。三是有家族性遗传史的人肿瘤筛查时肿瘤标志物增高。前两种情况的异常,肿瘤专家建议,可以先筛查是否有胃肠道类疾病,如果无异常,建议再检查食道、肝脏、妇科、乳腺等部位。有家族史疾病的人群,如果出现标志物升高,但没有体征表现或者无症状者,也必须定期复查,以免后患。
专家提醒,对于60岁以上、有家族肿瘤史、长期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或肿瘤高发期的高危人群都要进行肿瘤标志物筛查。
肿瘤标志物检测到底有什么用?
标志物的检测数值与肿瘤的恶性程度、转移、复发等密切相关。广东祈福医院肿瘤专家说,第一次肿瘤治疗后的标志物检测结果,在临床上往往会拿来做特定的“个体参考值”,根据其动态变化情况来判断疗效。如果检测结果降到参考值范围内或者下降了95%以上,这就说明治疗有效;如果有下降但仍持续在参考值以上,提示仍有肿瘤残余或转移情况;如果显示是下降到参考值内之后又重新升高,则提示转移或者复发。标志物的检测对医生为肿瘤病人制定或者调整治疗方案起到积极作用。
目前肿瘤标志物的国际标准化尚未完善,对同一项标志物而言,每家医院因使用方法不同、检测试剂不同,其结果都有不同。广东祈福医院肿瘤专家建议,由于不同医院检测结果缺乏可比性,建议肿瘤病人选好一家医院进行长期监测,以便医生能根据病人病情做出准确的判断。对于病人来说,也可以节省财力和精力,全力抗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