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线故事》首期:由广东祈福医院肿瘤中心主任蔡绮纯,讲述其在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工作时,亲身经历的一个NK/T淋巴瘤,肠穿孔女患者黄燕(化名)的故事。
上集:起死回生的两千元抗癌方案(一)
上集讲到,受肿瘤折磨的黄燕几乎不成人形,由一个小伙子抱着进门诊。黄慧强教授和蔡绮纯主任为她制定了一个小剂量化疗+免疫微环境调节的治疗方案,整个方案的用药仅2千元钱左右,在尽量减轻经济负担的前提下,又为黄燕争取了与癌症抗争的机会。治疗后续如何?一起听蔡绮纯主任的下集讲述:
奇迹般的回归
3个星期后,黄燕又来门诊看病了。她进来的时候,我们都吓了一跳:哎,这次是像模像样的一个人回来了。你想,她第一次来的时候是被抱着进来的,一个疗程过后,就能自己走进来了,脸色也好多了,这让大家多么惊喜啊!

图片来源于网络
我们就也开始觉得她还是有机会生存下来的,都在各个方面尽量帮她。每次她来的时候,治疗方案基本都是我出的。有时候她连路费都没有,搭人家的顺风车过来,经常错过我们的门诊时间。有一回她来到医院已是下午1点半,大家都午休了。医生的工作时间长、强度高,一个早上的门诊下来,经常累得脑子都不想动一下。如果中午休息不好,下午就很难有精神。但我还是强撑起来为她开治疗方案。
我们把她的治疗安排在门诊,她除了少一个床位,享受到的治疗服务跟住院患者无差别,却能节省很多费用。组里的医生、护士,都给予她最大程度的关照,让她的治疗尽量舒服些。
病友的帮助
在门诊治疗了几次后,她好了很多。3-4个疗程后,有一位姓吕的患者打电话问我:“黄燕的病是不是真的,能不能治好?”原来,当时我导师出门诊时,总有一大群患者回来复诊,大家通常都在诊室外面等。吕姐因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做了骨髓移植,康复回来复查,候诊时刚好看到黄燕在哭,吕姐家里经济较好,心地又善良,就想帮帮她。
吕姐说可以帮黄燕出治疗费用。当时我跟吕姐也不熟,虽然她的骨髓移植是我们做的,但成年人做骨髓移植,并不能百分百确保肿瘤不复发,我想,万一复发了她自己也需要用钱呢?所以我跟她说:“你帮她出一部分吧,其它的我们再想想办法。”那时的氛围真的很好,病友们结成联盟,大家互相帮助,互相鼓励,身处期间,总是感受到满满的温情。
来自四面八方的捐款
我们给黄燕出了个主意——网络求助。那时还没有众筹,也没有水滴筹这些平台,网络求助刚刚兴起。我们留了医院科室的办公电话给她,经常有慈善机构打电话来找蔡医生,问黄燕的事情是不是真的,然后就给她或多或少的捐款。北京有名律师,一下子就给她捐了10万元,直接拨到医院的账号,希望接下来给她做骨髓移植。
骨髓移植和肛门复位
化疗完成以后,为了巩固治疗效果,我导师给她做了骨髓移植。做完移植以后,还要跟踪随访、看病等等,因为她没有固定的职业,这些事情做起来挺麻烦的。我导师帮她找了一个工作,除了基本工资,还购买医保,解决了她的后顾之忧。
因为之前肠穿孔做过手术,黄燕一直挂着肛袋。我导师又向医院打了报告,并帮忙联系了医院的一名外科主任,免费帮她做了肛门复位手术。这样,她就不用一辈子带着肛袋了。
有滋有味的生活
十多年过去了,黄燕一直生活得很好,在新的工作岗位上积极进取,把日子过得有滋有味,逢年过节总会给我发个祝福信息。她是不幸的,年纪轻轻就患上淋巴瘤;她又是幸运的,患病后得到了很多人的帮助,其中绝大多数跟她素昧平生。她性格大大咧咧,又坚强勇敢、热爱生活,让她在面对病魔时没有畏缩,没有逃避,而是抓住一丝微弱的希望,积极努力地配合治疗,把不幸转变为幸运。(完)
专家介绍

蔡绮纯
肿瘤中心主任,学科带头人,主任医师,肿瘤学博士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肿瘤学博士毕业,师从黄慧强教授。侧重肿瘤免疫微环境的研究,于十年前开始提出“肿瘤整体免疫治疗理论”,有效唤醒和增强患者的抗肿瘤免疫。擅长恶性淋巴瘤、头颈部肿瘤、肺癌、胃肠道肿瘤、妇科肿瘤等常见肿瘤的化疗、靶向和免疫治疗。在NK/T淋巴瘤的临床与科研上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在《Nature Medicine》等知名杂志上发表文章40多篇,参与省级以上基金6个。参与多项国际、国内临床药物试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