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健康新地标:
构建科学分级诊疗第一站
在我国持续推进分级诊疗制度、优化医疗资源配置的背景下,社区卫生服务站作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网底”,承担着居民健康守门人的重要角色。截至2024年底,全国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3.7万个,它们遍布城乡,是居民身边的健康依靠。
然而,现实中不少社区卫生服务站因规划限制,常设于多个小区交界地带,“出小区”就医成常态。而祈福新邨此次将一座约2000平方米的独立大楼布局邨内:千福街2号101,正是将优质医疗资源真正下沉到居民生活的“最后一公里”,让“基层首诊”落到实处,也让“下楼看病、步行接种”成为日常。

“以前孩子打疫苗要出邨,现在散步过来就能完成,还能顺便做个儿保”家住湖景居的刘女士(化姓)表示。这正是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建设初心——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解决慢性病管理、儿童保健、预防接种等基础健康需求,筑牢社区健康防线。
祈福社区卫生服务站龚彩霞站长介绍:“在设计之初,我们就从居民和患者的角度出发,
力求每一个细节都贴合实际需求,全新的空间让我们能够更合理地进行分区,让流程更顺畅,最大限度减少居民奔波。”

02从一楼到三楼,颜值内涵双提升!
一楼:睇病开药很方便
作为综合诊疗区,一楼集成了全科诊室、内科诊室,并新增儿科诊室与妇科诊室,配有专科医生,满足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居民的基础诊疗需求,还配备抢救室和雾化室,提升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

细节处见真章。每个诊室门口都配备叫号显示屏,居民通过预约后,候诊顺序一目了然,而且医生开具处方后,“走两步”就能在同一楼层完成缴费和取药,实现“诊间结算,药房邻接”的便捷。

此外,一楼设置的“健康小屋”也备受关注,居民可在此自助测量血压、体重、身高等,便于居民进行日常健康监测和自我管理。
二楼:精准预防+中医调理
二楼是预防保健与特色服务的核心区域。预防接种门诊每周二、三、四、六全天开放,疫苗种类齐全,从乙肝疫苗、百白破疫苗到脊灰疫苗等,每种疫苗作用、注意事项清晰可见。

儿童保健门诊于每周二、四、六全天及周三上午开放,为辖区内的婴幼儿提供生长发育监测与健康指导,还有视力屈光筛查、骨密度检测、小儿推拿等。

对于妇女保健,二楼设置了专属空间。内含保健室,以及叶酸发放、早孕建卡等,充分照顾了女性同胞的特殊健康需求。
“中医阁”是二楼的另一大亮点。这里不仅提供调理体质、祛除湿气等传统中医药服务,还开展针灸、推拿、拔罐等项目,成为居民调理身体、缓解不适的热门选择。
三楼:慢病管理+老年关怀
三楼设置了慢病管理科,并开展老年人健康体检。龚彩霞站长提醒:“我们为65岁及以上老年人,35岁及以上的高血压、糖尿病、慢阻肺患者提供每年一次免费体检,而且不限户籍!携带身份证,每周一、三、五上午空腹前来即可。”

体检流程经过优化,极大方便了老年朋友。居民在护士站开具检查单后,抽血、B超、心电图等均可快速完成,无需上下奔波。
03构建“社区—医院”一体化健康守护网
在服务站门口,关于65岁老年人免费体检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宣传栏十分醒目。家庭医生签约是服务站大力推广的惠民举措之一。据悉,辖区常住居民只需缴纳少量签约服务费(如广州市城镇职工每年30元),即可享受基本服务包(成本测算约130元),内容包括抽血检查/彩超/胸部DR正位片/天灸、推拿等服务项目之一。

此外,服务站还提供12类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0-6岁儿童健康管理、孕产妇随访、慢性病规范管理……真正实现“小病不出邨”。更重要的是,居民在“家门口”不仅拥有功能齐全的祈福社区卫生服务站,更毗邻中国首家并连续七次通过国际JCI认证的大型综合性三甲中西医结合医院——广东祈福医院,双方已实现无缝衔接的诊疗体系。
这意味着:
² 常见病、慢性病稳定期、儿童保健、预防接种、健康咨询等,均可在社区卫生服务站解决,便捷、省时、省力;
² 祈福医院专家定期下沉服务站坐诊,对病情不稳定患者及时上转,出院后病情稳定者下转社区随访,实现“治疗在院、康复在社区”的一体化管理;
² 当遇到多发病、急危重症、或需深度检查时,可通过绿色通道快速对接祈福医院,并在统一治疗方案指导下实现顺畅转诊。
祈福社区卫生服务站与广东祈福医院深度联动,构建一个“分级诊疗、上下联动、资源共享”的医疗服务体系,让居民在家门口享受从日常健康管理,到危急重症救治的全周期、一站式健康服务。
目前,祈福社区卫生服务站各项服务已全面开放,居民可通过“祈福社区卫生服务站”微信公众号预约,或直接前往。这座建在邨里的“健康之家”,将用更温暖的细节、更专业的服务,为辖区以及周边居民的健康保驾护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