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腹痛难忍,原来是它在敲警钟
不久前,53岁的陈先生(化名)从广西南宁赶到我院肝胆胰外科门诊,满脸忧虑地向医生诉说自己的病情。
原来,陈先生有乙肝病史30余年,虽然一直规律服用抗病毒药物,但近3个多月来右侧腹部反复出现间断性绞痛。随后,他在当地医院查出甲胎蛋白(AFP)超过500ng/ml(正常值0-7ng/ml),上腹部CT和肝脏MRI均提示肝内多发占位,考虑为巨块结节型肝癌,并伴有肝硬化,开始吃中药,但却越来越严重。经多方打听,慕名蒲淼水主任团队而来,随后收入院。

图源:千图网
02介入治疗:直捣病灶生命供给线
蒲淼水主任仔细研读陈先生带来的各项检查报告,发现情况不容乐观,复查甲胎蛋白已飙升至2860ng/ml,远超正常值,考虑原发性肝癌,肝脏内部有无数个病灶。基于患者情况,蒲主任团队详细讨论后,建议行经皮选择性肝动脉造影+动脉置管栓塞术+肝动脉灌注化疗,让化疗药物:直捣肝癌生命供给线。
“这是一种直击病灶的治疗方法,微创、精准、恢复快,适合像陈先生这样的肝癌患者。”蒲淼水主任介绍,它通过阻断肿瘤的血液供应,让肿瘤“饿死”,同时局部持续灌注化疗药物,提高肿瘤部位的药物浓度,进而将杀伤肿瘤细胞。
入院隔天,蒲淼水主任带领王鑫医师展开手术。手术过程顺利,术后患者腹痛症状逐渐缓解,且体表仅留下一个小穿刺点。一周后,陈先生顺利出院。
03警惕“乙肝-肝硬化-肝癌”三部曲
一个月后,陈先生返院进行后续的规范化治疗时,精神状态良好,行走自如。复查结果:甲胎蛋白降至103ng/ml,CT检查显示肿瘤活性减少90%以上。
蒲淼水主任指出,陈先生是典型的“乙肝-肝硬化-肝癌”三部曲演变过程。我国目前仍有约8000万乙肝病毒携带者,乙肝病毒在肝细胞内长期复制,会引发免疫反应,导致肝细胞反复损伤、修复,这一过程可能逐渐发展为肝纤维化,进而形成肝硬化。而在肝硬化基础上,肝细胞异常增生,最终可能发展为肝癌。
“但这三部曲并非必然过程。”他建议:
n 乙肝病毒携带者应每6-12个月检查肝功能、乙肝病毒DNA、甲胎蛋白和肝脏超声;
n 乙肝患者须在医生指导下规范抗病毒治疗;
n 肝硬化患者需每3-6个月进行肝癌筛查;
n 所有人群应戒烟限酒,避免食用霉变食物。

图源:千图网
广东祈福医院肝胆胰外科在肝脏肿瘤的个体化、综合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特别是腹腔镜手术、介入手术等微创技术,为不少肝癌患者带来希望。
肝脏是“沉默的器官”,肝癌早期往往无症状。对于乙肝患者和肝硬化人群,定期筛查至关重要。一旦发现甲胎蛋白升高或肝脏占位病变,请前往医院就诊,早诊断、早治疗!